首页 > 珠三角 > 资讯 > 文章详情页

结合文化、科技与狠活 艺文荟澳2023如何联动全城

结合文化、科技与狠活 艺文荟澳2023如何联动全城

  从盛夏到金秋,“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2023”透过八大板块共31个遍布在全城各区的精彩展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文旅体验。作为由澳门特区政府整合本地各界资源主办的国际艺术盛会,本届“艺文荟澳” 汇集了多个政府部门、外国驻港澳总领事馆、企业、高等院校、画廊和艺术社团等机构,以及策展人、艺术家、美院学生等群体的强大力量。用city walk 穿行这座世遗名城的人们会深切感受到这个“联动全城”的双年展带来的艺术+文旅的魅力。回顾这场持续超過三个月的艺术活动,一边感叹其汇聚的国际艺术佳作之众,也在见证澳门不断进行拓展尝试的决心和努力。

用艺术联动一座城

  这是一场联动全城的艺术盛事。如翻开的导览图所示,“艺文荟澳2023”标记的28个展览空间和地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澳门半岛、氹仔、路氹区及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确可以从中看到这个双年展的格局和野心。

  作为艺文荟澳的主场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的“命运的统计学”展览共呈现42位中外艺术家的118件作品,来自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印尼、印度、加拿大、法国、柬埔寨、美国、泰国、菲律宾、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墨西哥、韩国,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等;毗邻澳门艺术博物馆的“‧Art空间”展出的“本地艺术家邀请展”以“科学和信仰在澳门的相遇”作为切入点,展出君士坦丁、吴卫鸣、梁蓝波、陈显耀、黎雪颖和霍凯盛六位澳门艺术家就本届“艺文荟澳”主题“命运的统计学”所创作的全新作品。

  几步之遥,作为六件公共艺术作品之一,来自南非及以色列的雕塑《炼金术的飞跃》为空旷的澳门文化中心艺术广场增添了艺术的气息。青蛙象征着进化和重生,而“炼金术”概念强调科学与灵性的历史性融合。这件运用光学变形原理的雕塑,不但意趣盎然,更是结合科学和灵性的佳作,身坐其中,的确会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和反思。

  一条马路之隔便是澳门的著名旅游打卡点——渔人码头,“本地策展计划”之一的“致__的启示录”在这里的里斯本画廊展出。其余三个“本地策展计划”——“灵犀-意识的拓扑学”、“命运台风”和“金华的秘密”则与之相隔稍远,围绕澳门的著名文化景区——大炮台花园,散落在周边的不同社区之中。

  如果以主场馆为主心,你会发现,四大城市馆离主场馆都比较远:在澳门半岛的有位于塔石广场的京都馆、海事工房的深圳馆和市政牧场旧址的塞尔韦拉新镇馆,伦敦馆则在氹仔的龙环葡韵。从参与城市的组合和场馆的分布,都显示出澳门作为多元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个性。

  “高等院校艺术展”更是远在位于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此展览在吸收澳门四大艺术院校的学生作品的同时,还跟内地的四家重要美院合作,让学生们在学院的层面上完成了对话和交流,浓厚了青年创作氛围。

  此外,八个分别位于渡假村、酒店、商场和居民区的平行展,其中有六个是商业画廊,一个是小区艺术活动。从中可见当局在推动本地艺术产业发展的努力。

  就如同阡陌相通的街道链接起各个街区和社区,各个展览也因为展览主题而紧紧相连。

  本届“艺文荟澳”以“命运的统计学”为主题,观照科技发展带来的期盼与忧虑,探讨科学与信仰之间的碰撞与互动。邱志杰在〈总策展人言〉中表示,澳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它置于全球知识、信仰和生活习俗交流的前沿地带,澳门本地和国际社群人民秉持不同信仰成为城市的著名特征;同时,澳门也是近代科学与传统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因此本届双年展“关注那些作为全新视角探索信仰传统的艺术作品,以及以深邃的人文视角思考科技史的作品。”

更加成熟的双年展

  首届“艺文荟澳”于2019年启动,轰轰烈烈地点燃了本地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热情和野望。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文荟澳2023”副总策划袁绍珊表示,“艺文荟澳是一个集合全澳门众多文化资源的品牌文化项目,历经两届的打磨,今年比以往更加成熟。具体表现在:参展艺术家来自的地区更加多元;板块构成更加丰富,集合了澳门六大综合度假休闲企业、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商业艺术机构;在兼顾国际知名艺术家的同时,也重点扶持本地艺术家参展;参考了威斯尼双年展的模式,不再将展览聚集在某一个区,而是尽可能多地分布到街道和社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澳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当代艺术氛围。

  本地艺术家邀请展现场

  今年的“艺文荟澳”由八大板块组成,除了主题展作出较为系统的深入呈现,还有由综合度假休闲企业配合主题主动策划的六大特展,以及由综合度假休闲企业直接委托澳门艺术家以大会主题进行全新创作而成的“本地艺术家邀请展”。与以往的双年展相比,今年的展览兼顾了观赏性和趣味性,投入了更多的沉浸式观赏体验,运用高科技手段呈现艺术的更多可能性,表现科技与宗教、科技与艺术的对话和互动。

  回家路上的学生站在“命运台风”作品前

  袁绍珊介绍,与以往展览分布在澳门的公立场馆相比,今年的展览开始更多地进入社区和街道,利用本地策展计划和平行展的方式,进入到一些充满活力、但以往并不是展览空间的新场所。其中,通过征集评选的4个“本地策展计划”分布在不同的社区,让更多市民大众更加便利地亲近艺术;平行展板块接纳了专业画廊的参与,推动澳门商业艺术机构稳步发展,助力相关产业走向成熟;六件公共艺术装置分布在文化景点和生活小区,分别呈现来自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以色列、韩国、英国及美国艺术家的创作,让哲学的深度和艺术的趣味走进人们的生活。

  此外,今年的“城市馆”板块重新邀请了国际城市的加入,共有四间城市馆,分别为“塞尔维拉新镇馆:命运之玄学与不幸之科学”“深圳馆:方舟-机器人&人&城市”“伦敦馆:二十一世纪的教堂”“京都馆:协同节奏”,这四个以城市为单位的展览既有文化底蕴又有科技创新,分别呈现了各自的人文艺术面貌,也为澳门这个多元文化交流中心增色不少。

  经历三届发展,“艺文荟澳”对于打造一个可以传承的双年展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发展方向。袁绍珊介绍:“澳门的地形跟威尼斯很相似,小巷四通八达,非常适合city walk。所以我们参考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模式。比如上面所说的深入社区、与社区结合;主场馆会在参展艺术家所在的国家和地区比例上有一些侧重,比如今年配合主题去呈现东南亚的艺术力量;跟葡萄牙以及葡语国家的艺术家合作,兼顾东南亚艺术、澳门本地艺术还有葡语国家的艺术,这也是我们跟其他双年展不同的地方。”

  新加坡艺术家苏珊-维克多的作品《升月》

东南亚艺术成为本次主展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来自于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等等国家的艺术家参展。新加坡艺术家苏珊-维克多带来的作品《升月》,由600块圆形镜片组成,镜片让风的运动清晰可见,灯光在作品上可以转化为满月。作品反映出现场的自然因素如何对作品外观和体验带来的变化的力量;赫利-多诺是印尼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擅于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反思与批评。其作品《MAJU人类发展》表现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以其积极和消极的作用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人道主题等发面存在着不平衡。然而,为了更好的未来,生活必须继续下去。

澳门艺术博物馆展览策划、“艺文荟澳2023”主场展统筹吴方洲表示:“澳门与东南亚地理位置相近,同时我们对东南亚艺术家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就花了很多心思去邀请、搜罗这方面主题的艺术作品,有意识地去发掘东南亚地区的艺术家能够在澳门展出。东南亚一直给我们一种神秘感,而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之余,还能通过作品及其背后的含义深入去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背景。”

同时,葡语国家艺术也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

  葡萄牙艺术家卡塔丽娜-米尔-霍曼斯的作品《我们也是幽灵》

  来自葡萄牙艺术家卡塔丽娜-米尔-霍曼斯的作品《我们也是幽灵》在主题展“命运的统计学”的二楼空间展出。使用垂直的钢丝支撑着数十件悬浮的、水平切割的玻璃原件,层层玻璃叠加出清淡蒙溟的空灵画境,从远看到近观,都给人带来强烈而新颖的冲击;由葡萄牙驻澳门总领事馆主办塞尔韦拉新镇馆以“命运之玄学与不幸之科学”为题,展览选取了27件艺术品,用涵盖逾40年的当代艺术作品,包括影片、绘画、雕塑和装置等,从横向和整体视角反映宗教传统、迷信和在广泛的科学领域中得到共鸣的矛盾。

来自本土的艺术力量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国际艺术双年展绕不开的话题。为了培植本土创作力量,本届“艺文荟澳”在继续携手综合度假休闲企业、本地及内地高等院校等机构共同合作外,还特设了多个板块供本地策展团队、艺术家和企业家参与其中,进一步扩大了本地创作的传播和影响。

  上为马若龙作品《命运统计学》,下为君士坦丁作品

主场展中,同名作品《命运统计学》来自澳门艺术家马若龙。具有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多重的马若龙熟悉澳门的众多古建。他以澳门的历史和发展为创作主题和素材,用不同形状的画框搭建出一幅贯穿古今的澳门立体全景图,包括完整的大三巴牌坊。作为对展览主题的呼应,作品以“圣安多尼对鱼群的布道”及关于哪咤的传说切入,探讨当代生活中神迹为何逐渐变少,只剩下表现为统计资料的“经济奇迹”;居住澳门多年的俄裔艺术家君士坦丁,在作品《葡京巴别塔》中将澳门的地标建筑与里斯本的杜帕索广场(Terreiro de Paço)熔于一炉。

  本地艺术家邀请展现场

  在“本地艺术家邀请展”中,六位澳门艺术家以全新创作展现澳门本地艺术的风貌与多元性:君士坦丁的《南湾 I》《南湾 II》向这座城市的传承创新和美好愿景致敬;吴卫鸣《理性的生成》质疑现今过度依赖理性科学和技术所带来的风险;梁蓝波《冰‧火》是对全球暖化这一重要社会议题的响应和反思;陈显耀《非常态结构》表现澳门的社会形态的高度交织;黎雪颖《愿景之泉》以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类许愿的诠释;霍凯盛《文艺复兴》突显澳门在大航海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

  今年4月,以“艺文荟澳2023”总主题“命运的统计学”为策展理念,澳门发起“本地策展计划”公开征集、评选,最终四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策展方案成功获选,从中可以看到策展人从各个角度对今年的主题进行回应。

  “致_的启示录”策展人,从左至右为陆竹与林小雯

“致_的启示录”由埋栏文化提案,林小雯和陆竹策划,邀请樊燕君、梁子毛、梁臻、刘安妮、妈打沙律与张健文、克莱门特‧瓦拉及张璐参展,展览由呼应“命运的统计学”去探索科技跟信仰、跟当代生活的关系:启示录借用典籍的名字邀请艺术家从他们的角度和关注的点去提出一些科技时代的预言,而下划线_则可以让所有观众去自行代入。

  林小雯曾经在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担任澳门馆策展人,陆竹则拥有近10年的表演艺术、视觉艺术以及音乐项目的策展经验。她们介绍,展览意在创造一些不同人生阶段会面对的问题,所有的观众都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找到一些人生启示。因此尽量选择多元的媒材,有装置,有影像,也有一些互动的作品。

  “灵犀——意识的拓扑学”策展人郭恬熙

“灵犀——意识的拓扑学”由郭恬熙提案及策划,邀请澳门艺术家郑志达和杭州艺术家谭彬参展。同为艺术家出身的郭恬熙利用针孔成像的原理,将展览所在地——亚洲工业大厦对面的红街市引入到展场之中,实时呈现的运动影像与现场作品形成了完美互动。

  郭熙恬在法国工作多年,2007年回到澳门,在十几年的策展工作中一边运营空间也坚持艺术创作。郭熙恬介绍,作为对“命运的统计学”的回应,“灵犀”和“意识的拓扑学”,前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精神共鸣,而后者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解人类内心世界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这些概念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灵和意识的奥秘。

  “命运台风”策展人、艺术家吴卫鸣

“命运台风”由“一孖艺术”提案、吴卫鸣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君士坦丁、陈显耀、邹志全及吴卫鸣。项目与澳门每年7月至9月会经历的台风有关。命运很难估计,作为自然现象的台风虽然可以预测,但同样难以估计。吴卫鸣表示,统计学代表了科学,现代人相信科学,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难以用科学和数据统计的东西。随着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地区及国际环境的急剧改变,现实中的情景亦似台风一样,对人类的生活、习惯及对生命的理解做成巨大冲击。疫情过后,世界被迫接受新的秩序与挑战,人们也将思考:风暴过后的我们将何去何从?

  艺术家吴卫鸣所在的“一孖艺术小组”曾于2022 年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参加第59 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金花的秘密”策展人常婵

“金花的秘密”由常婵提案及策划,借用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同名书籍《金花的秘密》,探索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人类命运的玄学命题。参展的两位艺术家,澳门艺术家黄颖祥利用最新探索的AI技术关注图像背后所代表的个体和集体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空无;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林博彦则将目光对准人工智能背后的数据平台,以及数据的产生机制、逻辑和背后的劳动关系。

  常婵2022年在伦敦策划联展“栖于云端”集合了来自全球的23位艺术家的作品,“金花的秘密”是她回澳门后的首次策展项目。

  在回应展览主题的同时,这些来自澳门本土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们,也让人看到了来自澳门本土的艺术力量。

  虽然主场展和特展已于近日结束,但11月到澳门,你还可以看到四个本地策展计划的展览,以及压轴的多件出自国际大咖之手的公共艺术作品,众多文化、科技与狠活结合的艺术节目在澳门粉墨登场,万勿错过!(作者:江静)

最新动态和详情,可见“艺文荟澳”官网。

上一篇:南北区域互为客源地 京津冀携手粤港澳共同谱写区域文旅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乘物游心:任建国“人物山水”画的“物我合一”之境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港澳在线"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港澳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bd@gangaonet.com.cn
为你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
热点精选 更多
精选图集 更多

网站首页 | 港澳论坛 | 手机客户端 | 贸易商城

地址:澳门氹仔徐日升寅公马路行政楼2号楼 港澳在线©版权所有2016-2020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