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 1032年,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创建铁鹞子军;
▶ 1036年,铁鹞子军的赏罚规定十分详尽,将醢(读作hǎi,有史可查的最早的酱)赐予军中有功者;
▶ “庆历和议”后,西夏与宋的榷场贸易重开,多由铁鹞子军驻守;
▶ 北宋末期(1100-1127年),榷场贸易频繁。西夏人购买酱料必去榷场,去榷场又必经“铁鹞子”,“铁鹞子”在当地几成酱料的代名词;
▶ 西夏天盛年间(1149-1170年),孔子被推到了“帝”的高位。夏神宗效仿其“不得其酱不食”,推动当地酱料发展;
▶ 夏襄宗在位时(1206-1211年),在长期互市贸易中出现了蔬菜酱、黄豆酱等;
▶ 南宋中后期(1220-1261年),酱汁开始风靡。
元代
▶ 元中统三年(1262年),夏神宗曾孙李恒命家厨新酿秋油,改善了豆腥味重、苦涩等缺点。
▶ 元七年(1270年),李恒率铁鹞子及新军万户从攻襄樊。
▶ 延祐年间(1314-1320年),李恒之子李世安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将此法传入江浙,引食店迅速仿制。
▶ 李世安之子李屺告老后重回广东,购置良田,亲种黄豆,改良原“酱油法”。
▶ 李屺病故,所有田产及制酱器具交于堂兄、广东盐商李嵘,李嵘常年忙于盐仓纲运,制酱中断。
明代
▶ 明代初期(1368-1464年),盐货运输长期实行开中制,李嵘后人通过交粮来换取盐引,家族日渐繁盛,酱料生产逐步恢复。
▶ 成化年间(1465-1487年),李嵘后人运输盐到广西,见有盐商以次充好,遂在南宁府当地创办商铺天盛号,期盼能像西夏的“太平盛世”: 天盛年间的酱料一样兴盛发展。
▶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当地盐吏贪腐,盐税年年剧增,将天盛号的盐务专卖证免除。天盛号积盐甚多,改做酱园生意。因祖辈当年均去“铁鹞子”驻守的榷场购买酱料,“铁鹞子”几成酱料的代名词,天盛号遂将所产酱料起名“铁鹞子”,自制自卖;
▶ 万历年间(1572-1620年)天盛号豆油法发展纯熟;1618年,周履靖篆刻“铁鹞子”图相赠,作为酱园标志传承百年,回乡后将铁鹞子酱油与柳叶韭拌食,更加鲜美,在重编《山家清供》时更新该节;
▶ 明代末期(1621-1639年),铁鹞子酱料频频出现在灵川大圩、横县横州、费县县市等广西著名集市,远近闻名。
清代
▶ 顺治年间(1638-1661年),用指天椒和辣椒研碎入豆酱,解决了酱易生虫的问题;约1640年,永历皇帝“入滇第一吃”广南岜夯鸡,就是用铁鹞子酱油烹制,永历帝觉“铁鹞子”一词颇为拗口,经大臣瞿式耜等人提议,就此改名为铁鸟;
▶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品种增多,逐渐将酱油的提取命名为“抽”;其中本色称“生抽”;增色、酱味变浓者称“老抽”;铁鸟酱料开始供给官府及当地黄氏家族等名门望族;
▶ 乾隆年间(1736-1796年),与当地广东籍人士兴建新会书院;1749年之后,东北黄豆逐步开放输出到各地,促进了天盛号生产规模的扩张,酱油销往江浙一带;
▶ 嘉庆年间(1796-1820年),尝试为酱油增香,加少许姜丝、葱段等,成为后来“铁鸟姜葱酱油”等拳头产品的原型;
▶ 1840年后,南宁商埠开辟,铁鸟酱料销往海外;
▶ 咸丰年间(1851-1861年),天盛号重装开业,招牌上的红布遮住了“天”字上面一横,人们便称其为“大盛”,后改为“大盛祥”,年产酱油40万公斤,酱料5-8万公斤,是当地的酱园铺龙头,也销往广州、上海和东南亚地区;
▶ 同治年间(1862-1875年),在南伦街购地建新加工厂,随后还在民生路和德邻路(今解放路)上分别开设铁鸟酱园;为方便出口贸易,“TIENIAO”的拼写出现在品牌标志上;
▶ 1900年左右,酱园连开6家分店,员工90多人,销售额在南宁城约占60%,外销为40%。
1909-1969年
▶ 1932年,德邻路(今解放路)拓宽改建,大盛祥酱料杂货店被改建为商铺;
▶ 城内不少木板房常有火灾,酱园专门组织消防队并购置消防器材,写有酱园名称,奔赴火场;
▶ 1943年,李、梁两姓拆股,李姓与他人合资续营酱园;
▶ 1956年,与十个制酱工场合并,组成公私合营大盛祥等三个加工厂,年产酱料200余吨;
▶ 1958年,改为南宁市公私合营酱料厂;
▶ 60年代,迁址更名为国营南宁酱料厂,注册铁鸟牌商标。
1970-1999年
▶ 70年代中后期,学习掌握了低盐固体发酵、水浴保温的先进生产新工艺;采用米曲霉3.042菌株生产酱油,产量稳定,质量上乘;
▶ 1982年,成功研发木茹酿醋新工艺;
▶ 国家商业部投资80万元,建成自治区最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年产6000吨的酱油车间;
▶ 1984年,传统酱料生产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
▶ 1985-1987年,生晒王酱油、酸梅酱、姜葱酱油荣获南宁市技术进步最佳食品奖;
▶ 1988年,“铁鸟”商标荣获广西著名商标;
▶ 1990年,生产酱油10191吨,酸醋1371吨,各色酱料549吨,产值924.55万元,被确定为调味品企业生产菌种保藏供应中心;
▶ 1991年,姜葱酱油、特级黄皮酱、生抽王酱油荣获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奖;
▶ 1997年,开发生产白酱油,填补了当时广西同类产品的空白,被南宁市政府列为八大名牌产品之一;
▶ 1999年,铁鸟黄皮酱被列入1998年度广西优质产品名单。
2000年-2010年
▶ 2002年,荣获南宁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 2003年,进行了国有制转股份制的改革;
▶ 2004年,酱油销量6800吨,在广西市场占有率达50.26%;
▶ 2005年,通过了ISO9001 : 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铁鸟牌酱油、食醋荣获产品质量免检证书;在广西市场占有率超过60%,销往北京、山东、河北、河南、广东、海南等地,出口至越南等东盟国家。
▶ 2006年,成为当时广西唯一一家国家指定的铁强化酱油定点生产企业,投入60多万元配合推广启动会和公益广告宣传,给全区各地学校、医院、企业饭堂和乡村农民无偿提供铁强化酱油,时间长达6个月;
▶ 2007年,酱料厂扩建,有员工250余人,直营店4家;
▶ 2010年,因市政府“136”工程旧城改造,2010年10月起暂时停产。
2011年至今
▶ 2011年,铁鸟获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厂落成,投资6000万元,厂房44亩,年产30000吨;
▶ 2012-2013年,恢复生产,“铁鸟”黄皮酱制作工艺被收录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每月销量高达120000瓶;南宁市政府为铁鸟酱料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兴宁区政府每年拨5万元予以扶持;荣获 “广西老字号”,年产酱油40000吨,食醋4000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 2015年荣获“广西食品行业优秀企业”,亮相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
▶ 2016年,在广西民族地方特色美食大赛中,铁鸟姜葱酱油、瓦缸头抽酱油、干捞拌面酱荣获特金奖,铁鸟黄皮酱、纯米醋、姜汁料酒荣获金奖,冰梅酱、黄豆酱荣获银奖;
▶ 2017年,获得食品出口资格证;
▶ 2018年,参展南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
▶ 2019年,创立广西大盛祥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今广西铁鸟调味品有限公司),“铁鸟”、“老友”、“大盛祥”等商标转其名下;
▶ 2020-2022年,持续规划开发新品,不断扩充产品品类体系;铁鸟品牌VI系统完成升级。